2.27.2009

紅外反射膜在鹵鎢燈中的應用和設計(1)

傳統的燈源以白熾燈、鹵素燈為主,而這些燈源皆用鎢(Tungsten)絲作燈絲(Filament),所以會發出大量的紅外線(Infrared),這些光帶來大量的熱會引發人的不適,而大量的熱從燈源逸出,亦降低了熱效率,所以這裡我們使用紅外線反射膜來增加傳統的燈源的效能。
白熾燈
白熾燈是用黑體(BB:Black Bod)發熱,主要以鎢(Tungsten)絲(Filament),因為鎢有高熔點(3683K)及低蒸發率。只是白熾燈的大部分的光是紅外線(Infrared),鎢絲放熱比黑體稍微藍移(Blue Shift)即向短波長方向移,所以發光效率(Luminous Efficiency)比較高,而藍移也不影響演色性(CRI:Color Rending Index)。一般鎢絲都卷成螺旋形放在球形玻璃殼中,並充入不起反應的惰性氣體,例如氬氣(Ar)及少數氮氣(Nitrogen),而40W以下的白熾燈則多數是抽真空。因為白熾燈的大部分輻射光是紅外線,所以120V白熾燈的照明效率在2400K時約為81m/W,一般100W白熾燈只有7%的電功率轉變為可見光。白熾燈壽命衰減的主要原因是鎢絲蒸發,白熾燈的一般壽命約750~1000h,但是因為白熾燈價廉,所以被大量應用在住宅。





鎢絲鹵素燈(Tungsten Halogen Lamp)
為減少鎢絲蒸發率以增加其壽命及工作溫度,在燈泡中添加鹵素氣體做成的鎢絲鹵素燈(Tungsten Halogen Lamp)也頗為流行。鎢絲鹵素燈的原理是在化學反應時,鎢產生鹵化物從高溫燈絲擴散到冷玻璃殼壁上,由於這是一個可逆反應,所以同時鎢的鹵化物分解成鎢而反方向擴散在鎢絲上,結果鎢絲的分量沒有改變,因此溫度可以高達3450K。一般鎢絲鹵素燈均在高溫工作,燈泡也較小,用的是比較硬的玻璃殼,其壽命比鎢絲白熾燈要高兩倍。

在綠色照明中應用紅外反射膜可提高白熾燈、鹵鎢燈、反射鏡的效率;紅外反射膜可使用Au,Ag,Cu等金屬膜,這些金屬膜皆形成大量紅外光反射,但同時也會造成部份可見光無法穿透,降低光效率,亦會吸收紅外光,在玻璃燈罩形成高熱;優點是製程簡易,成本較低。
另外若使用SnO2,In2O3等半導體膜也有阻絕紅外光的效果,同時可見光穿透率高,但這些單層膜也有吸收紅外光而產生高熱的效應;比較理想的是用光學干涉原理的截止濾光片,目前商業常用有MgF2-ZnS膜系,Ti02–SiO2 膜系、Ta205–SiO2 膜系等介質多層膜;在鹵鎢燈石英玻殼外形成紅外反射膜可提高光效約l5% ~2O%。

多層光學干涉膜在鹵鎢燈中的應用:






一般市售的鹵素燈大部份為圓柱狀,在其上要採用傳統的PVD或IAD光學鍍膜,有事實上的困難,採用Sol-Gel的浸鍍方式,在膜層厚度的控制上不易達到精準的目標,往往和原來的光學設計相差極遠,所以多層光學膜的設計比較常用在具有反射罩的燈具上,工程師常在反光罩採用Cold mirror或在頂端採用紅外反射膜的設計;近來,亦出現 PICVD (Plasma Impulse CVD) 新技術可在不規則的形狀鍍多層膜,但不廣泛。

沒有留言: